如有預約以預約時間為準!休息期間如需預約治療,請網路facebook留言預約, 暫不接受電話預約。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慢跑風盛,如何選雙適合你的鞋?(下)


認識鞋子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自己的腳需要有哪些特色的鞋子,現在我們要來認識鞋子才能找到和我們的腳“速配”的鞋。
  • 後跟鞋套(heel counter):圍繞在腳跟旁的一片較硬的結構,可以提供腳跟的穩定性
  • 上層(upper):包含了鞋頭(toe box)、鞋身、鞋舌及鞋帶等包覆腳背的部份;以材質分又有合成皮、尼龍布、熱塑材質或防水透氣材質(例 Gore-tex)等等,主要是以輕量化及透氣為目標。
  • 內底(insole):俗稱鞋墊。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鞋墊,主要目的是增加舒適度、提供更多的穩定,或是讓你的腳和鞋能更合貼。替換方便,也較能客製化以補強原廠設計不足的地方。
  • 中底(midsole):位於上層和大底的中間,主要提供吸震及穩定的功能,因此是各鞋廠展現科技的地方。結合各種不同軟硬、密度、吸震的發泡材質,有時也會加上一部份的熱塑材料以增加穩定性。依功能有時此層的前、後足的部位也會有特別設計。另外此層也是決定足弓位置支撐位置高低多寡的地方。
  • 大底(outsole):最下層主要接觸地面的部位。在跑鞋的部位來說以橡膠材質為主,但仍會依特殊功能需求添加其他物質以增加吸震或是穩定性。如果是登山鞋最有名的就是黃金大底(vibram)了!
上下圖皆同:
紫色為後跟鞋套(heel counter)
綠色黃色為上層(upper)
粉紅色為中底(midsole)
下方土黃色為大底(outsole)
另外內底(insole)從外則看不到


找到符合需求的鞋子之後,接下來就是試穿了!有幾點建議
  • 在黃昏或晚上腳比較腫脹的時候去試穿。
  • 兩腳都要試穿。前面提過,有些人兩腳是不一樣大小的,但是也許你自己並沒有注意到,所以建議兩腳都要試穿。另外,襪子、輔具、鞋墊或是其他你會一起穿著跑步的物品,請一並穿著來試穿,才會比較適合。鞋帶也要記得綁喔!
  • 如果允許的話,試穿時間盡量超過10分鐘,如果有讓你不舒服的突點、摩擦或是設計,也才容易發現;甚至在專業的跑鞋店,可以讓你小試跑一下,讓你真正的去體驗這雙鞋。
  • 請試著彎彎看鞋子,或是試著踮腳站,看鞋子彎折的位置是不是和你的腳趾根部(ball of the foot)符合。如果是不合的,可能這雙鞋對你來說太大或太小(也有可能是設計不良)。彎折的位置不合如果硬穿,會讓腳受壓力的位置改變,而容物產生不適。
鞋底彎折處要和腳趾根部相同(ball of foot)
  • 站立時,腳的最前端和鞋子端要有一個食指寬的空隙。腳掌的寬度(楦頭)不要忘記,腳的兩旁不要壓迫。
  • 腳跟要能穩定的在後跟鞋套(heel counter)裡不會亂動。記得也要看一下後跟鞋套是不是正的喔(有時候是設計的關係,有時是品管的問題導致是歪的,所以要小心確認喔)。
  • 當起步或停止時,腳不應該在鞋子內前後滑動。


何時該換鞋?

  如果你喜歡跑步,或是有跑步習慣的人,請記錄一下每次跑的哩程數。一般的跑鞋的設計大概在300~500英哩(480公里~800公里)就需要更換,當然也會因訓練的方式和強度而有變異。另外如果發現鞋子變型(在平面會晃動)或是中底有明顯的縐痕時,也會建議換鞋。

  另外要提醒的是,中底是主要吸震的部位,因此也是最容易壞掉(失效)的地方。如果你原本練跑都很正常,但某天開始膝蓋、脛骨或是其他地方開始覺得不舒服,那就要考慮看看是不是因為鞋穿太久老化而失去減震效果而產生的結果。

鞋帶(lace
左圖:腳趾有變型或趾甲有問題的腳可以試試這樣綁
中圖:正常的綁法,可以讓腳跟往鞋後跟緊靠
右圖:高足弓可以這樣試,可增加鞋內的空間不會太壓迫腳背
  沒有特別需求的話,一般還是建議選擇綁鞋帶的鞋款比較適合。因為它比較能在走動/跑動時幫助把腳真正的貼緊鞋子,避免不必要的滑動。如果你的腳有一些問題,也有一些特別的鞋帶綁法可以符合你個人化的要求,以達到舒適的效果。這邊則提供三種方式給大家參考。


  關於鞋子/選鞋的介紹就暫時到這邊,不知道有沒有幫助到大家?這邊提的主要是一般的概念,如果你是已經有足部的不舒服需要做特別的加強或保護,那還是建議大家找專業的治療師做個別化的評估與治療,才能盡快地以舒適的方法回到運動場上喔!

穿不適當的鞋很多問題都可能會發生喔!

參考資料:

Running Shoes: How to Choose

http://www.rei.com/learn/expert-advice/running-shoes.html

How to Choose Running Shoes



慢跑風盛,如何選雙適合你的鞋?(上)



    由上圖說明,本篇不是“業配文”XDDD,只是希望能以治療師的角度來給大家建議,看看怎樣的鞋才會是比較適合自己穿的。由於鞋子的樣式百百種:高跟鞋、娃娃鞋、平底鞋、皮鞋、高筒鞋、籃球鞋、慢跑鞋、夾腳鞋……族繁不及備載,各種鞋在結構上還是有些許差異,所以在此,配合最近盛行的慢跑風,就先以慢跑鞋來做介紹囉!

    好的鞋對一個跑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止是可以增進運動表現,更可以保護你的腳,預防一些運動傷害。在選鞋前,則要先想好一些設定,比方說預算是多少錢?這雙鞋的用途是什麼?自己有沒有特殊的材質要求(比如說透氣布料?gore-tex防水?)樣式有沒有特別喜好?這樣去選鞋時會比較省時省事。

    以慢跑鞋來說,也要先想想你會用這雙鞋在什麼樣的環境練跑?像是道路跑鞋(road running shoes)和野徑跑鞋(trail running shoes)就會因為跑的環境不同,而會有不用的設計。如果比較常在學校操場、柏油馬路、河濱水泥地這種鋪設過的環境跑步,選用設計比較適合在平整硬地面的道路跑鞋會比較適合;相對的,如果你是要到石子、泥巴路,或是山徑越野跑步,那選擇加強支撐性和保護性的野徑跑鞋就會比較適合啦!

認識你的腳
不管是希臘型(Greek type第二趾最長)、埃圾型(Egyptian type大姆趾最長)還是
方型(square type無特別長腳趾),都是有寬楦頭型的腳型喔!

    尺寸:選鞋大家都知道是看腳長,但是別忘了兩腳都要看喔!有些人某隻腳會比較大,那就要以大的那隻腳的尺寸為主。另外別忘了盡量在黃昏或晚上腳比較腫脹的時候去測量(買鞋),而且要以站姿為準,因為這些都會影響腳的大小。除了長度,寬度也不要忘記。東方人的腳通常是短但寬,而且男性又會比女性再寬一些。如果把寬短的腳硬塞在細又長的鞋子裡,那肯定是會不舒服的。另外,跑鞋的功能設計是沒有分男女的,如果你是男性但腳比較偏窄較適合女款的鞋,那選擇女鞋也無不可,重點是要穿適合你的鞋!

左:高足弓腳印     中:正常腳印      右:低足弓/扁平足腳印

    足弓:如果你的腳部沒有特別不舒服的位置,那就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看足印,來分辨你是正常足/高足弓/偏低或扁平足。
  • 低足弓或扁平足:站立時足弓偏低的人,其腳部構造是過軟塌的(flexible),所以需要較能控制活動(control motion)的鞋,所以較硬的後跟鞋套(heel counter)及中間1/3的中底(midsole)是採較耐用/較硬的泡綿的鞋款會比較適合。
  • 高足弓:一般高足弓的腳吸震能力比較差,所以需要靠鞋子來補足這一部份。所以選擇較柔軟,中底較厚且能吸震的材質會比較好。
  • 正常足:適中的足弓高低,能適應大部份的鞋子種類。


後足(rearfoot)的影響

由左至右為正常足、過度內翻足、外翻足及嚴重過度內翻足

    如果你有看過之前扁平足的文章,那應該會有印象,後足的內、外傾其實是會影響足弓的。但是這邊把後足特別挑出來談,是因為一般我們走路或跑步,每一步,第一個接觸(strike)到地面的就是腳跟(如果你是用踮腳跑就不在此討論)。腳跟會先一點點內轉後再由腳弓接觸地面來吸引剩下的衝擊,之後再外轉出去。
    對跑者來說,正常(neutral)的腳跟所帶來的一點點的內翻(pronation),可以讓腳有適當的柔軟性而能幫忙吸收衝擊,減輕膝蓋或其他相關關節的壓力。
而對後足內翻過度(overpronation)的人來說,過度的內翻在接觸地面時因腳較軟吸震的能力尚可,但在中期原本利用足弓吸震的時期因足弓的蹋軟而降低吸收衝擊的能力。因此這一類人的鞋,會建議有較穩定的設計或能幫助動作控制的鞋。

    相對的,後足外翻(supination)的人,在第一步接觸地面時是用比較無彈性、吸震比較差的方式去接觸地面,因此這一類的人在選鞋時就會比較需要有彈性,吸震能力要比較好的鞋子。

延伸閱讀:
    扁平足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便宜、簡單、輕鬆又有效的自我按摩 —–– 網球按摩法!




  按摩是一種讓肌肉、筋膜放鬆很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對於來治療所做治療的病人來說,自我按摩更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但是按摩的方式百百種,倒底該選擇哪一種比較好呢?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種花費便宜、簡單上手、輕輕鬆鬆又確實有效的自我按摩方式 ---- 網球按摩法!

  其實用網球按摩的方式,在筆者還是個大四實習生時就已經看老師在教導病患使用了。效果好但是推廣的人太少,所以既使經過了許多年,用網球自我按摩還是有許多人沒有聽過或看過,真的非常可惜!所以今天在些趁機推廣一下!

  那麼需要準備哪些東西來製作呢? 
如下:網球*2,襪子一隻,剪刀一把! 

  全部加一加一百塊有找…夠便宜夠省吧! 提醒一下,如果目標部位是在腰、臀或大腿這些位置,建議把網球改成棒球或是棒球的打擊用球。因為要按到這些位置所需要的重量會比較重,如果用網球很快就會疲伐軟掉,所以換成棒球,雖然比較貴一點但是會比較耐用喔!
兩顆球往下移然後把襪子拉緊後打結

  製作方法很簡單,把兩顆球塞進襪子裡然後拉緊打結,再把多餘的部份剪掉就可以了!如果要觸感好一點,可以用不要的絲襪加工,不然用一般的襪子就夠了!

  至於為什麼要用兩顆而不是一顆網球就好呢?第一是因為兩顆放一起,就可以讓原本會四處亂滾的球變成只會有單一線性方向,會比較好控制。再來是,有些要按摩的位置可能不是可以直接弄到的,多一顆球就多一顆球的距離,比較容易壓到手伸展不到的地方。其三,兩顆球的話中間會有凹下去的位置,所以如果要按摩脊椎兩側的肌肉,就不用擔心壓到骨突處啦!所以如果只有一顆網球,當然也是可以用,但個人還是覺得兩顆球會比較方便好用!
兩顆球可以避開脊椎骨突處

  至於要怎麼使用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用過最近很流行的按摩滾筒/瑜珈柱呢?每個都要3400甚至上千,但是基本上你有兩顆球就可以把它當成滾筒按摩使用了。
常用滾筒按壓的位置:髂脛束(ITB)
也可以用球來按摩喔!

常用滾筒按壓的位置:梨狀肌(piriformis)
也可以用球來按摩喔!

  不管是腳底、小腿、大腿、臀部、腰部、背部、手臂、肩膀甚至是脊椎週邊滾筒無法輕易按摩到的肌肉,用網球都可以很輕鬆很方便的按摩到喔!
腳底的按摩,對足底筋膜炎很重要喔!

一些位置的按摩示範,上左是頭骨下肌肉;上中/上右是前臂;中左和下左是旋轉肌;
中右是背闊肌(latissmus dorsi);下右是菱形肌(rhomboid muscle)
站姿下做菱形肌的按摩

  至於施力的方向,最常用的就是在激痛點(trigger point)的停留,有時可以再加上不同力道的深淺按壓。再來就是順向滾動按摩,延著肌肉的走向滾動。還有就是個人比較偏好的橫向按摩,就是利用球的突出的位置,垂直肌肉的走向做按摩。
施力方向原則有按壓深淺、順向、橫向,
但還是要以各別肌肉為準喔!
腰、背部的按摩位置參考圖

    有時候大家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想些特別的按摩方式喔!


  在這邊要提醒大家的是,有些部位是不適合用球或滾筒做按摩的;而且力道也不是愈痛愈強愈好,所以在做自我按摩前,建議可以先跟專業的治療師評估討論一下,再針對最需要的部位做按摩,才會事半功倍喔!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前十字韌帶傷害(ACL injury)---- 保養篇


    前幾天有位朋友在網路留言,想要了解一下如果前十字韌帶斷裂了,之後要怎樣保養比較好?

    如果我沒記錯,這位朋友已經受傷後好幾年了,所以在這邊就簡單介紹慢性期/術後後期的照護原則囉!
能和前十字韌帶一樣拉住小腿骨
不往前跑的是膕繩肌

    前十字韌帶的主要功用是被動的維持膝關節穩定,並且讓小腿相對於大腿不要往前跑。當前十字韌帶受傷造成被動的穩定不足時,就要加強主動的穩定。而在肌肉群中能把小腿拉住不往前跑的肌肉,最重要的就是膕繩肌(hamstring/腿後肌,由半腱semitendinosus、半膜semimembranosus、股二頭肌biceps femoris構成),所以加強訓練腿後肌是必需的。
粉紅為半腱肌,橙色為半膜肌,紅色為
股二頭肌長頭,綠色為股二頭肌短頭
                                                    一個覺得還不錯訓練腿後肌的方式。
                                                                記得要在膝下方墊軟墊喔!可從1:08開始看

    除此之外,由於十字韌帶受傷後,不管有沒有開刀,都會有一段限制活動期。而這階段會造成股四頭肌的肌力下降的最快,所以股四頭肌的肌力也必需訓練喔!
肌四頭肌訓練

    肌力訓練,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有好的肌肉表現,肌肉的彈性/延展性一定要維持,所以大腿肌肉的伸展、按摩也一定要搭配在一起喔!有了肌肉的基本能力,關節本身的能力也不能忽略,所以關節活動度(knee range of motion)的維持一定要一起配合喔!
用帶子輔助伸展股四頭肌(記得要縮小腹喔!)
當然腿後肌也要伸展喔!
用滾筒自我按摩

    有了好的肌肉群,沒辦法在日常生活發揮功用也沒用。所以就要開始回到功能取向的訓練。功能取向就是要有良好的動態穩定能力,這時平衡的訓練就很重要了。
肌力訓練併本體感覺刺激
做動作時增加外在阻力,增加動態穩定!

    除了加強本體感覺的剌激回饋,肌肉之間的協調合作能力必須加強才能應付突發事件,或是比較強烈運動。
增加膝關節的穩定並且給予本體感覺刺激!
一些綜合訓練的方式:有重心轉移的控制;
有深蹲練大腿肌群;亦有單腳動態的穩定控制

    有了這些能力之後,再慢慢的加上靈敏性訓練的組合。最後的目標,就是跑、跳、旋轉能力的訓練。

    這些都只是方向概念,真正訓練的方式可以有無限的創意加進去喔!但在進行訓練前,找個專業的治療師評估自己現在的能力到哪,再加上自己的需求目標去討論,然後選擇合適的訓練/運動,才不會再度傷害喔!


延伸閱讀:前十字韌帶撕裂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手抬不起來就是五十肩嗎? 認識旋轉肌傷害(rotator cuff injury)



  在臨床上,有時會遇到一些肩膀不舒服的病人,一進來就跟我說:我這隻手抬不起來,醫生說這是五十肩啦!但常常一躺下來做活動測試,卻又好很多只有輕微的不適。這種情況真的是五十肩嗎?今天就來讓大家認識另一種也會讓肩膀抬不起來的狀況:旋轉肌傷害。

移除掉胸腔後,旋轉肌的相對位置
左圖為由前往後看,右圖為由後往前看


  旋轉肌,其實是指肩膀上其中四條肌肉的合稱:脊上肌(supraspinatus)、脊下肌(infraspinatus)、肩胛下肩(subscapularis)和小圓肌(teres minor)。這四條肌肉再加上肱二頭肌的長頭(long head of biceps brachii),主要是負責肩關節的動態穩定。不管是上舉、側舉、平舉,或是其他的肩關節動作,這幾條肌肉會負責讓肱骨頭(humerus head)好好的待在它應該有的位置上。


脊上肌主要做外展;脊下肌主要做外旋;小圓肌主要做外旋;肩胛下肌主要做內旋
肩關節的動態穩定主要就是靠他們的合作喔!


  由於旋轉肌並不算是很大條的肌肉,所以當他們受傷時,手本身的重量可能就超過它們的負荷,這時要做抬手的動作就會疼痛而抬不起來。但是當躺下的時候,因重力、力矩的改變,使得旋轉肌的負擔變小,反而又比較能夠活動。除此之外,肌肉肌腱的受傷除非長久不動,不然通常是不會影響關節本身(關節囊)的活動能力,所以如果做關節滑動測試(joint gliding test)就能更清楚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五十肩(關節囊)的問題。


旋轉肌常見的傷害種類,有的易斷裂;有的易撕裂;有的易發炎;有的易腫脹等

  什麼樣的人會容易傷到旋轉肌呢?如果你是要常常做舉手過頭動作的人,像是運動員中的棒球投手、網球羽球員,或是畫家、裝潢水電工、寫板書的老師等需要高舉手做事的人,常常會因重覆使用而受傷。這是因為當手抬高時,因為骨頭形狀結構的關係,會讓肩峰下的空間變小,這時如果有骨刺、肌力不足或不平衡、或是一直重覆同樣的動作,就很容易讓通過這裡的旋轉肌受傷甚至斷裂。
  另外,如果是之前就曾經肩膀受傷的人,也很容易產生旋轉肌的問題。
除了旋轉肌,也有可能其他的組織一起出問題

  當然,除了五十肩或是旋轉肌,仍然可能有其他的原因會造成肩膀無法高舉。所以有肩關節不適時,找位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幫你做評估及治療會是最好的選擇喔!
肩膀不舒,要考慮這麼多東西!?
找位專業的治療師充份溝通、評估治療,你就不用煩惱這麼多啦!

延伸閱讀:五十肩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跑者常見的膝痛煩腦:髂脛束(iliotibial band)



  對很多的運動愛好者來說,髂脛束(ITB/iliotibia tract)常常變成惱人又揮之不去的問題!特別是在跑者、自行車愛好者,或是登山健行者等人身上。有時治療了半天卻沒有明顯成效;有時感覺到好轉,隔沒幾天又痛回來!在深入了解之前先大概了解它的功能作用。

髂脛束週遭相關組織

  髂脛束它是一個位在大腿外側的筋膜組織,往下主要是跨過膝關節連接到脛骨外側,有些分束則會連到膝蓋骨(patella)的外側;往上前半主要是連接到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後半則是連到臀大肌。
最易因磨擦引起疼痛的部位

  當連接在上的肌肉太緊繃時(如闊筋膜張肌),會造成髂脛束的張力上升而緊縮。這時如果活動過多、一直重覆同樣的動作,在骨突處就很容易因磨擦而產生發炎反應:在大腿上方就可能形成大轉子滑囊炎(trochanteric bursitis),在大腿下方/膝蓋處就容易形成髂脛束症候群(ITB syndrome)。
嚴重時,只是彎膝就會痛,因為ITB會和大腿骨外側磨擦

  另外,因為髂脛束也有部份連接到臏骨(膝蓋骨)外側處,所以也有可能因為髂脛束緊繃而造成臏骨的活動偏移,長久下來進而造成臏骨下方的軟骨磨損,即學理上的臏骨軟骨軟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
藍色即ITB,有可能影響臏骨的受力平衡,而造成軟骨磨損

  當然,除了肌肉方面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別的原因造成髂脛束的緊繃,像是功能性扁平足、腳型的先天異常等,所以還是要治療師的專業評估喔!
自我按摩,亦可用網球/ 棒球代替


  對於這樣的狀況處理,在急性期主要就是消炎止痛和休息,盡量必免不必要的磨擦疼痛。過了急性期後,一般的處理會著重在熱敷、伸展、按摩及運動。在這邊要強調的是運動這一個項目。前面三項的處理(熱敷、伸展及按摩),基本上就是讓組織放鬆、使其延展性恢復、及降低緊繃的方式。
ITB伸展動作,A, B是同一動作但不同方向示意圖

  但是真的想要降低傷害的復發,就必需針對無力的肌肉去做訓練,才能避免肌肉不必要的過度收縮而造成緊繃。因此,和闊筋膜張肌有協同動作的肌肉(如臀中肌)或是直接連接髂脛束的臀大肌,都是常常在患者身上發現是比較無力的,就必需要加強訓練。(如果是臏骨的問題還要多注意股內側肌VMO的問題喔!)所以如果有以上或類似的問題,趕快找專業的治療師評估及治療,才能真的擺脫重覆疼痛的情況喔!